維基文庫中与此條目相關的原始文獻:
新冠肺炎疫情风险区划定及管控方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
在应对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中,中国内地主要有两大类分区防疫策略。第一类是风险区,划分为低风险地区、中风险地区[註 1],和高风险地区;第二类是防控区,划分为封控区、管控区或防范区。关于这两类的区别,可以参考长沙疾控专家对于中风险区与封控区之间区别的解释:“风险地区注重对外,强调的是提示该区域有疫情风险,封控区注重对内,强调的是为应对疫情而实施的一些举措”[1]。
风险区
编辑
依据中国政府对疫情状况的研判,将一定区域范围[註 2]划分为低风险地区[註 3]、中风险地区和高风险地区[註 4],具体由各省级人民政府进行分析评估后进行划分或调级[11]。该政策有过多次较大调整,2022年11月更是将风险区由“高、中、低”三类调整为“高、低”两类[12]。
2020年2月,国家卫健康办公厅印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五版)[13],要求以县(区)为单位,依据人口、发病情况综合研判,科学划分疫情风险等级,明确分级分类的防控策略。方案提出高风险地区实施“内防扩散、外防输出、严格管控”策略,以县域为单位,全面排查、收治相关病患、消毒等为主要工作内容;中风险地区实施“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策略,以对病例密切接触者进行隔离等为主要工作内容;低风险地区实施“外防输入”策略,以及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密切接触者追踪管理等为主要工作内容;
2022年6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印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提出高风险区原则上以居住小区(村)为单位划定,采取“足不出户、上门服务”等封控措施;高风险区连续 7 天无新增感染者降为中风险区,中风险区采取“人不出区、错峰取物”等管控措施;中风险区连续 7 天无新增感染者降为低风险区,中高风险区所在县(市、区、旗)的其他地区为低风险区,采取“个人防护、避免聚集”等防范措施。所有中高风险区解除后,县(市、区、旗)全域实施常态化防控措施;该方案附件6《新冠肺炎疫情风险区划定及管控方案》进一步指出,未发生本土疫情的县(市、区、旗),要切实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各项措施,无需划定风险区[14][15]。
2022年11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印发《关于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 科学精准做好防控工作的通知》,将风险区由“高、中、低”三类调整为“高、低”两类。原则上将感染者居住地以及活动频繁且疫情传播风险较高的工作地和活动地等区域划定为高风险区,高风险区一般以单元、楼栋为单位划定;高风险区所在县(市、区、旗)的其他地区划定为低风险区。高风险区连续5天未发现新增感染者,降为低风险区[15]。
防控区
编辑
在中国内地,尚无[註 5]封控区、管控区或防范区的统一划分标准,不同地区对于不同等级区域的防控要求亦有所差异[16][17][18]。通常[註 6],封控区是指与感染者活动频繁场所相关的周边区域,实行“封闭隔离、足不出户、服务上门”的管理方式;管控区是指这样的区域:在感染者被检测阳性前2天起至隔离管理前,感染者的活动区域有传播风险且追踪难度大,实行“人不出区,严禁聚集”的管理方式;防范区是指县(区)内封控区、管控区以外的区域,实行“强化社会面管控,严格限制人员聚集”的管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