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2月,时任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中央书记黄长烨,前往日本弘扬朝鲜主义思想。
在日本出席完所有活动后,黄长烨准备乘飞机途经北京回国。抵达北京后,黄长烨住进了朝鲜驻华大使馆,计划第二天乘火车回平壤。
次日上午8点时分,黄长烨突然对助手说自己要上街去采购一些物品回国,助理也没有在意,但不料黄长烨出朝鲜大使馆后便乘车直奔韩国驻华大使馆,并向其寻求政治庇护。
这个朝鲜的二号人物,从此踏上了一条不归路!
但一开始,朝鲜方面并没有察觉黄长烨的叛逃企图,当时朝鲜驻华大使馆方面还准备于上午九点举行酒会,欢送黄长烨回国,但众人等了许久,仍不见黄长烨的踪影。
黄长烨身份特殊,要是有个三长两短,其后果将是非常严重的。使馆方面不敢耽搁,立即派人四处寻找。
谁知,就在朝鲜使馆方面紧张找寻黄长烨下落的时候,当天下午5:30分左右,韩方正式宣布黄长烨“叛逃”。
不过,韩、朝一直以来关系都比较紧张,因此对于韩方公布的这一消息,朝方最初是不相信的,甚至还一度认为是韩方绑架了黄长烨,并要求其放人。
为了给韩方施加压力,朝方还动员了在北京的朝鲜留学生到韩国驻华大使馆外进行游行示威,要求韩方务必释放黄长烨。
然而没过几天,朝鲜方面就宣布了黄长烨叛逃的消息,金正日还表示:“变节者想走就走吧”,学生们这才离开。
当然,对于黄长烨的“叛逃”,受影响的不仅是朝、韩双方,中方也必须作出一定的回应才行,毕竟此时黄长烨还在中国的土地上,中方必须妥善处理此事。
3月7日,时任中国外交部长钱其琛在得知事件的真相后,便表示将妥善处理此事。
14日,李鹏总理明确表达了中方对该事件的立场,并要求韩方在一个月内将其转移至第三国。
在此期间,为了防止黄长烨在中国境内遭到暗杀,我国更是出动了十几辆装甲车和3000余名军警护送。
3月18日,黄长烨被送往了菲律宾,但仅仅一个月后,即4月20日,其又从菲律宾去到了韩国。
事实上,黄长烨当时在朝鲜的地位是非常之高的,他早在1946年就参加了朝鲜劳动党,朝鲜战争之后又前往苏联莫斯科大学留学,并取得了哲学博士学位。
1954年回国后,他还担任金日成综合大学教授。不久金正日进入该大学学习,黄长烨便与其有了师生之谊。
从1970年后,黄长烨的地位不断攀升,历任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委员、朝鲜最高人民会议议长、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中央书记等职。
按理说,身居如此高位的黄长烨,应该不至于“叛逃”,但其为何还要这样做呢?
其实原因也很简单,首先来说,在金日成时期,黄长烨深受信任和器重,其职位一路攀升,但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金正日上台后,黄长烨并没有受到多大地信任和重用。当然这也跟他骄傲自满的态度有关。
鉴于黄长烨的态度,金正日也没有丝毫的手软,上台后便开始打压和排挤黄长烨及其同僚,这让黄长烨感受到了严重的威胁,他在这个位置上也越发煎熬。
其次,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朝鲜还陷入了大饥荒,黄长烨担心遭到清算,于是便决心叛逃。
此外,当时朝鲜政治环境的变化,也是促使黄长烨决定叛逃的重要原因之一。
总的来说,黄长烨叛逃的原因是多重的,既有自身因素,也有外部因素,但归根结底还是“权和利”之争。
事实上,在日本时,黄长烨就已经产生了叛逃的念头,但无奈,“旅日朝鲜人联合会(朝总联)”派来的人始终守在他周围,名义上为保护,实际上就是为了监视。
因此他也只能将叛逃的地点,改在了回国的中转站——北京!
那么,黄长烨叛逃后,其结局如何呢?
黄长烨从菲律宾转移到韩国后,受到了时任韩国总统金泳三的热情接见,还被封为“反朝英雄”。
顿时间,韩国的舆论炸开了锅,纷纷报道这件事,甚至还将这一事件描绘成了“惊天动地”的大事件,还称“朝鲜的社会体制将由此而崩溃。”
有趣的是,在旅韩期间,黄长烨也一直以“反朝英雄”自居,到处举行非公开的演讲。
据一些报道说,在1998年至2003年这6年的时间里,黄长烨就先后举行了300多场非公开的报告,并受媒体采访40多次,撰写了17本书。
黄长烨叛逃到韩国后,受到了韩方的严密保护,其居住的秘密住宅还有几十名特工日夜保护。
2010年10月10日上午,黄长烨在住所因心脏病发作去世,时年87岁。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他去世的同时,朝鲜正在为建党65周年庆举行盛大的阅兵仪式。
黄长烨去世后,韩方不仅为其举行了隆重的遗体告别仪式,还在其灵柩上覆盖了韩国国旗。